讀經一:依 六十六 18-21
答 唱:詠 117
讀經二:希 十二 5-7, 11-13
福 音:路十三 22-30
答 唱:詠 117
讀經二:希 十二 5-7, 11-13
福 音:路十三 22-30
【苦艾與甘蜜】從窄門擠進去 |
在一場為明愛籌款的音樂會後,與演出的青年鋼琴家閒聊,除了感謝她的支持外,也為有機會認識這
位世姪女而感到高興。我說,她一定為今日的成就,犧牲了不少罷?但她笑對我說,倒不覺得自己有甚麼犧牲;有犧牲的是爸媽,因為她的成長,改變了他們的一
切。為一個喜愛鋼琴的人,原來不須鞭策勉強,即使是苦練,也是一件賞心樂事。這樣看來,我們也可以從這例子想到,只要主的恩寵找對了你,而你也足夠愛主,
還有甚麼委屈?多少犧牲?說到底,我們夠愛主嗎?犧牲或委屈,都是我們成長過程中,不可或缺的一部份。《希伯來人書》說得好,不要讓困難的表象嚇怕我們,
要認識它的必須性;沒有困難考驗,誰也不能成長:「固然各種懲戒,在當時似乎不是樂事,而是苦事;可是,以後卻給那些這樣受訓練的人,結出義德與和平的果
實。」(十二11)
今日世界的人都怕煩、怕吃苦和怕吃虧,為甚麼別人可以率性而為,而我卻要循規蹈矩?為甚麼別人
可以一步登天,而我卻要循序漸進?為甚麼別人可以追求享樂,而我卻要簡樸平和?福音中耶穌被問及:「得救的人果然不多嗎?」這問題確實使人猶豫。我們不難
發現,生命中的取捨、信仰的強弱、聖召的盈缺,歸根究柢,都繫於人與主的關係深或不深、並有多深?得救的人數目有多少、是否命定,都不是真正的問題!
今日所讀的《路加福音》,記載著主耶穌的譴責:「我告訴你們:我不認識你們是那裡的;你們這些作惡的人,都離開我去罷!」(十三27)怎麼可能不認識?我們每週最少一次,聆聽聖言、領受聖體,在禮儀中恭謹虔敬,我們不是屬於基督的嗎?但撫心自問,在禮儀過後,在仁愛、喜樂、平安、忍耐、良善、溫和、忠信、柔和、節制方面上,可有絲毫表現?如果我們是屬於基督的人,就應隨從聖神的引導而行事。(迦五22—25)恭謹虔敬可以只因禮規,短暫的表象;隨從聖神的引導而生活行事,才是與主關係的真正衡量,且需要持久操練,放棄諸多累贅,瘦了身,才能從窄門擠進去。
文章轉載:http://kkp.org.hk/re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