讀經一:亞六 1,4-7
答 唱:詠 146
讀經二:弟前六 11-16
福 音:路十六 19-31
答 唱:詠 146
讀經二:弟前六 11-16
福 音:路十六 19-31
【苦艾與甘蜜】信仰的仗 |
《路加福音》並沒有記述這個拉匝祿行過甚麼公義善舉:「拉匝祿,滿身瘡痍,躺臥在他(富翁)的大門前。他指望藉富家人桌上掉下的碎屑充饑,但只有狗來舔他的瘡痍。」(路十六20—21)
在這樣的境地,他還能做甚麼?他最少沒有闖進那富翁的宅院,他沒有怨天尤人,他有的只是對天主的期盼。我們因此今日會為蘇樺偉在傷殘運動會中連番奪金而感
動喝采;會為三感不全的曾芷君,靠吻讀、苦讀進入大學而潸然落淚。他們在不同的情況下,比我們都更窮困,更正義,更需要期盼天主,因此也更是屬於天主的
人。
相對而言,富翁的罪就明顯多了。他的罪不在於穿紫紅袍及細麻衣,甚至也不全在於奢華地宴樂,而更在於他天天遇到這個在他大門前的乞丐,既認識他名叫拉匝祿,可是連桌上的碎屑也沒給過他。他稱亞巴郎為父親,理應記得梅瑟在《肋未紀》的訓示:「你們為我只是旅客或住客」(廿五23),更應聽過《依撒意亞》先知的話:「豈不是要人將食糧分給飢餓的人,將無地容身的貧窮人領到
自己的屋裡,見到赤身露體的人給他衣穿,不要避開你的骨肉嗎?」(五十八7)但他沒有遵循,這才使他雖生猶死。他心中只有自己和他的五個兄弟;除非他也懂
得關愛那在困乏中的拉匝祿,他所學、所信、所生活的,顯然有巨大的缺失,與救贖的滿全,沾不到邊。
同樣的教導,在這兩周的第一篇讀經中,更言簡意賅。《亞毛斯先知》的譴責,在於以色列人的自
恃、在於諸民之首的自命,不只是因為他們吃羊羔、牛犢,喝酒詠唱,而更因蔑視了自己同族中較弱小兄弟的成敗──對若瑟的崩潰,漠不關心。為此,這些人現在
就要先被擄去。(六6—7)最諷刺的是,人往往不斷在重複著前人的錯誤,用盡各種謀術,排斥他的兄弟,為自己建立權勢,最終發現陷於極大的混亂中,呼天天
不應,叫地地不聞。
《路加福音》的富翁,《亞毛斯先知》的領袖們,可能都是「敬畏天主」的人,嚴謹遵循了梅瑟的法
律和禮規,但忘記了更應在生活中回應天主神聖的召喚。保祿宗徒所以說:「你要追求正義、虔敬、信德、愛德、堅忍和良善,要奮力打這場有關信仰的好仗,要爭
取永生:你正是為此而蒙召,並為此在許多證人前宣示了你那美好的誓言。」(弟前六11—12)我們領受的聖召,並非只為一己的興趣;我們怎樣理解聖召,也將怎樣打這一場信仰的仗,尤其在這個崇尚享樂、自我中心、傲慢、暴戾和虛假的世代。
文章轉載:http://kkp.org.hk/re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